走過經營內容最早期的濫觴之路後,接下來就是2016年至2020年初、四年之間的成長之路(以及下一階段:試煉之路)。成長當然不是理所當然,靠的無非是紀律、穩定產出、實驗內容形態,以及背後的各種技能,這些技能又以SEO為核心。SEO雖然重要,但後面再提,它再怎樣重要,無法穩定產出都是枉然。
經營內容的核心:紀律:
內容這條路,各種技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但有個很容易被忽略:紀律,如果沒法有紀律的產出內容,那就什麼都不是了,畢竟…如果產不出內容那如何走這條路呢?經過了第一階段的跌跌撞撞、慢慢摸索出內容走向後,貫穿我第二階段的關鍵便是:內容行事曆。
我的內容行事曆很簡單,單純列出某年某月要產出哪一篇文章,要求只有一個:不能拖稿。網路上可以發掘很多精美的內容行事曆,為何我還是只用Google試算表呢?就我來講,重點是定期產出內容,對應的行事曆美觀與否並不重要,另一個重點則是內容布局,精美、完整的內容行事曆有不少優點,但對這兩點幫助不大。我的目的是逐步完整內容,而不是打造一個讓人驚豔的內容行事曆。
下面的行事曆簡陋歸簡陋,重點是…我落實了!這段期間我大多時間都有全職工作,拖稿的狀況就…頂多晚一周吧,絕對不允許三天捕魚、兩天曬網。
穩定產出勝過一切:
前一篇提到我是到了2016年才發表第一篇德國旅遊內容,從架好網站的2014年到發表那篇為止,是我的第一階段,之後便是邁入第二階段。第二階段初期只有一個重點:穩定產出。遇過不少人跟我討論網站的經營,劈頭就問SEO,但如果無法先找出可以讓我們穩定產出的內容類型、一步步地累積內容,何來SEO呢?沒有內容時,重點不是SEO,是發掘可以讓我們持續產出的內容類型,千萬不要好高騖遠。
2016年起,我的網站內容由原本偏重APP、攝影心得、日本旅遊,慢慢轉向德國、澳洲、日本,最後放生日本、增加荷蘭、奧地利。為何呢?不單純是SEO的考量,另一個重點是「熱情」,這也是很多有心經營內容者的通病:只求「SEO」、「被動收入」,卻沒問「熱情」與「紀律」之所在,最後無以為繼。
以現在來看…經營德國內容順理成章,但回到5年前,別人如果知道我開始經營德國,大多狐疑地想說…那不是很冷門嗎?甚至我經營澳洲還比較合理,畢竟我在澳洲打工度假一年、還是有點地緣關係。當然,多數朋友有所不知的是…我當時已經非常熟悉德國旅遊,畢竟交換學生花了三、四週的時間在那邊遊歷,除了根本當廚房在走的巴伐利亞,還去過柏林、德勒斯登、漢堡、呂貝克、戈斯拉爾等等,也曾搭過萊茵河遊船,關於德國…我可熟了呢!
德國 | 澳洲 | 日本 | |
---|---|---|---|
2019 | 29 | 12 | 4 |
2018 | 15 | 28 | 5 |
2017 | 4 | 10 | 11 |
去過那麼多地點,該從哪邊開始,既然最熟悉的是巴伐利亞,那應該是慕尼黑吧?我當時其實是由紐倫堡開始,因為內容比較少、可以比較快的完成,當時紐倫堡只有兩篇,還是僥倖取得不錯的SEO排名,不過這是後話、等等「高處不勝寒」的主軸。
開始寫慕尼黑後,第一篇是慕尼黑一日遊、接下來是達郝集中營與寧芬堡宮,接下來才是第一個版本的城市攻略:慕尼黑遊記彙整,這一篇目前已經被整併到慕尼黑自由行而下架為草稿了,但那等等再談。
實驗與策展:
一定要先講完「紀律與產出」,才能接續SEO,畢竟…沒有內容何來SEO?SEO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:內容群集(content cluster,有人也稱為主題群集topic cluster),這個聽起來很玄,其實就是下面的心智圖。
簡而言之,SEO的核心策略之一就是將大主題切割為一個個次主題,然後逐步完整次主題的內容再彙整為大主題,並以適度的站內互連引導使用者,讓他知道我們就是這領域的專家(也讓Google知道)。
如果是SEO或內容行銷從業人員,當然不可能先寫再說,而是一開始就要有目的、策略的規劃;但身為內容創作者,如果初期就過度重視SEO以及背後的種種戰略、戰術,而不是專注在最擅長的事:以自己的熱情為基底產出內容,就會造成一個狀況:因為過度考慮SEO的種種而分心去學習一個可能根本不感興趣的專業,備感挫折後就放棄經營內容。
所以我說,先寫再說,初期先這樣,但當然不是一直都用這個態度來經營。
還是以慕尼黑為例,度過了前期求穩定產出的階段,再來就是考慮SEO了,所以有了基本的慕尼黑景點文之後,發展出了第一篇城市攻略文,但這時候的切入點是景點彙整再加上旅遊資訊介紹,不是現在常見的「XX大景點整理」。繼慕尼黑之後則是維也納、馬德里,因為2017年10月初剛好在歐洲遊歷三週,走訪巴伐利亞、薩爾斯堡、維也納、馬德里。搞定這次旅程的遊記之後約莫已經是2018年中,這時才開始進入法國與荷蘭的內容。
這嘗試當時算是蠻成功的,當時曾很穩定的每月創造1200-1500的工作階段、大多來自於Google自然搜尋(就是俗稱的SEO流量),我也食髓知味的發布維也納、馬德里、巴黎、阿姆斯特丹城市攻略,文章架構都大同小異,同樣要先準備相關的景點內容才能撐起這種類型的城市攻略。
這成功也著實維持了好一陣子,只是好景不常,高峰流量約莫維持半年後就下滑,再也沒回來過,原本搜尋「慕尼黑」可以穩定維持在第一頁,後來慢慢地滑到第三頁也找不到,這時…只好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,發展出以介紹景點為出發點的新版城市攻略,也就是這一篇,順帶一提,發表時只介紹8個景點、目前是15個。當時是持著姑且一試的心態,反正最差也不過如此,結果竟然出乎意料…新版城市攻略大勝,坐穩搜尋字串「慕尼黑」前五名,全盛時期一天為我創造超過100個工作階段的Google自然搜尋流量。
慕尼黑一直是我內容的重中之重,見證了我經營內容的興衰起落,如果要我找出一個實驗的範例,那就是慕尼黑自由行攻略、由6380到16283(文章編號)。而之所以有本錢可以進行這樣的實驗,是因為…我的慕尼黑內容既深且廣,當初只是抱持著…以我對慕尼黑旅遊的了解與熱愛,我理當成為當中的翹楚。SEO固然重要,但是沒有穩固內容支撐來實驗的SEO,取得的成果只能說是「沙上建塔」。這也是我為何強調,由「自媒體經營者」的角度,應該先求穩定產出、成為該領域的翹楚。
話說回來…後來經歷了約莫一年左右的時間「慕尼黑」排名跌出第一頁、一直在第五頁後徘徊,這留待下一部分分享吧!
高處不勝寒:
前面都以慕尼黑當例子,接下來就換紐倫堡了!除了它,薩爾斯堡、德勒斯登也都是合適的例子,但我還是以紐倫堡為例。紐倫堡是我非常早期的歐洲內容、早於慕尼黑,當初單單靠下表的舊文章,就取得不錯的成績(每天約創造30-40個工作階段的Google自然搜尋流量),但其實蠻心虛的,畢竟…這巴伐利亞第二大城可玩的可多了,我憑什麼只靠一篇一日遊就佔據Google自然搜尋的前五名?
如果這個城市不重要,那也就算了,偏偏它是我聯盟行銷收入的一大基石(最大的當然是慕尼黑,接下來是國王湖與薩爾斯堡,之後就是紐倫堡),哪天流量沒了,對收入的影響會很有感,不只紐倫堡…薩爾斯堡也是同樣的狀況。所以在2019年10月工作調整空窗期,我便規畫了紐倫堡、因斯布魯克、薩爾斯堡、國王湖與慕尼黑兩週行程,慕尼黑只是配角,重點是紐倫堡與薩爾斯堡。朋友問到我之前不是去過了,我上次去薩爾斯堡是2017年、紐倫堡是2011年,除了玩得不徹底,另一個考量就是:高處不勝寒,我需要即時補完這兩地內容、讓SEO成效更有底氣。
這是內容經營者的宿命:鼓起勇氣自問「我夠好嗎?」、「實至名歸嗎?」,不夠,就加強吧!
其他小議題:
SEO:
內容這條路,怎能不提SEO?SEO一直是我經營內容的核心,畢竟…當初就是想要有一個網站可以練習SEO,而自2016年起我的工作也跟SEO脫不了關係。我要強調的是一開始就太強調SEO是捨本逐末、陣亡的機會很高,並不是SEO對內容經營來說不重要,而是初期有更重要的事情。
關於我在SEO下了哪些功夫?廣義而言還包含網站與主機管理,這些經歷可以濃縮到這些文章:WordPress SEO懶人包、SiteGround懶人包、內容發想建議。列出SiteGround而不是Cloudways,是因為在這個階段我還是使用它。
總之,內容這條路一開始最重要的是穩定產出,但想要走得遠…SEO不可或缺,此外,還有這些基本技能,這條路並不好走!
對了,我的網站選單也是這階段有了目前的雛型,畢竟…要支撐起這樣的選單得要有足夠的內容,等到內容豐富了,千萬別忘了用選單來規劃網站內容架構。
被動收入:
這也是很多人問我的:流量與被動收入,我總是很掃興的說:先有內容再說!如果無法為別人創造價值、吸引他們造訪網站,何來流量?沒有流量何來被動收入呢?拜託…別把被動收入想的理所當然。先穩定產出10篇,完成之後再產出下一個10篇、下下一個10篇,之後再來談被動收入吧。當然,如果產出與流量穩定成長後,可以好好思考被動收入這件事,我是依靠聯盟行銷,可參考這一篇文章。
結語:
走過濫觴階段後,2016年中到2020年初我開始步入成長階段,但是…成長是有代價的,為了能在全職工作之餘穩定產出,每週加班10-16小時是家常便飯,為了就是經營內容,單單歐洲與澳洲就產出超過200篇文章,還不算日本、數位行銷、攝影,也曾經斷斷續續為了網球肘復健近一年,對醫師的「少用電腦」充耳不聞。